中国原料网 - 原料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预算支持、整治原料药垄断,短缺药品告别“短缺”方案出炉
3.biz | 商业搜索

预算支持、整治原料药垄断,短缺药品告别“短缺”方案出炉

信息来源:yuanliao.biz   时间: 2020-05-28  浏览次数:28

预算支持、整治原料药垄断,短缺药品告别“短缺”方案出炉

近年来,我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不断加强,但仍面临药品供应和价格监测不够及时灵敏,药品采购、使用、储备以及价格监管等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 10月11日,国务院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年底前建立短缺药品清单

《意见》提出,实行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2019年12月底前实施。清单中的药品重点监测、动态跟踪,将市场供应充足、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药品适时调出清单。

实际上,2017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就早已明确要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彼时还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和短缺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的目标。

此后,宁夏、贵州、云南、江苏、内蒙古、湖南等省份相继发布了短缺药品清单。一位接近国家药监局的人士透露,现在正在形成一套“组合拳”应对短缺药问题:“我们已经开始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开展短缺药品保障供应和预警机制的研究,在全国药品信息网上进行监测。及时提供短缺药品的目录,一旦发现短缺就要报告给工信部和药监部门,有资质生产的企业定点生产,保障供应。如果实在没有人生产,我们就要报给药监部门鼓励仿制,大家注意到这个目录,凡是公布的短缺药,肯定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

从去年1-5月份《短缺药品监测结果快报及附件》资料整理来看,2018年全国城市公立医院短缺药品监测岗哨涉及的短缺药品近2000个,而2017年同期涉及的短缺药品数量仅为860个。

近年来,药品短缺供应也多次引起市场关注。上海一家医院内部人士表示,医院平时遇到临床常用低价药缺货的现象次数不少,有时有的药品买不到,是因为厂里宁愿囤积不发货而在等待调价。据反映,心内科的强心药西地兰因为原料涨价,制剂缺货了很长时间,后来价格上调后供货稳定。此外,最近甲硝唑栓、吲哚美辛栓等药供货也不稳定。

对于此前市场上出现药品短缺的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去年以来的绝对性短缺药品数量较少,药品短缺主要是由于市场供应减少或供给结构性失衡、政策不完善、部分原料药被垄断、配送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阶段性或局部性短缺。

年底前对原料药垄断整治取得进展

原料药垄断问题日渐突出。《意见》明确,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以最严的标准依法查处原料药和制剂领域垄断、价格违法等行为,坚持从重从快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处置相关责任人。2019年12月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整治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对于具体查处方式,《意见》要求,对涨价不合理且违法的,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对涨价不合理但尚不构成违法的,约谈敦促企业主动纠正,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力争2019年12月底前,敦促一批企业主动纠正失当价格行为,惩戒一批涉嫌价格违法、欺诈骗保或严重失信的企业。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对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尔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两家扑尔敏原料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对湖南尔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没收违法所得239.47万元,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计847.94万元;对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4%的罚款计155.73万元。

扑尔敏原料药是生产2000余种常用药重要原料,由于垄断,导致了扑尔敏原料药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部分下游厂商减产停产。多发的原料药领域垄断行为导致了下游药品的涨价与短缺现象。

对于造成原料药垄断的原因,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认为,主要是由于目前原料药企业审批数量少,造成供不应求,一些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开始结成联盟,控制供给行政垄断,人为抬高原料药价格。

“我国本土生产的约1600种原料药中,很多品种只有个别企业拥有生产文号,另外由于环保不达标、生产性价比不高等原因,一些品种即使文号较多,真正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也很少。”某医药专家向记者透露,在此情况下,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便与生产厂商或经销公司签订包销协议,垄断经营,控制市场,获取非法巨额利润。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原料药垄断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浙江等省份的部分市县,垄断方较为集中,且屡屡作案。目前垄断的品种,更是可以从全国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通报的短缺药品清单中窥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葡萄糖酸钙、多巴酚丁胺、甲硝唑、替硝唑、肌苷、缩宫素、依沙吖啶、维生素K1等都在其中。

多位药企代表、委员均表示,针对市场用量小、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的小品种,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协调,推动上游原料药企业和下游制剂企业组成药品生产联合体(药联体),实现一批短缺药的稳定生产工艺,通过药联体的建设,制剂企业可获得稳定的原料药货源,通过规模采购降低价格,同时,原料药企业可实现稳定生产和销售,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药品供销环节。

中央预算支持短缺药品保供

在短缺药品生产方面,《意见》要求,提升药品生产供应能力,结合药品供应保障需求和全国布局,2019年再推进2家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稳定生产供应的小品种药(短缺药)增加40种。到2020年,实现100种小品种药(短缺药)稳定生产供应。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式,支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也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中央预算投资支持短缺药品供应。

实际上,这也短缺药品资深价格低、使用人群少的特性分不开。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分析称,部分用量小、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因为利润低、市场需求小,导致供应时断时续,甚至断供。

此前,断供的巯嘌呤片、丝裂霉素、鱼精蛋白等多种药品,皆是由于廉价和小众导致生产不足。国家卫健委药政司副司长张锋分析称,巯嘌呤每年全国临床用量约300万片,1片1元,由于临床用量小和利润低导致生产供应跟不上。

一位药企市场销售负责人透露,短缺药很大一部分是廉价药,尽管发改委对药品价格放开,但低价药还是有规定和限制。“现在一些低价药的消失与短缺与招标也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地方唯低价是取,一些廉价药本来就没有什么利润空间,再被砍价就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连成本都无法覆盖。”

去年年初,工信部等4部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小品种药,并将通过招投标选择若干家企业定点生产,改为通过申报与审评选定“集中生产”与“生产基地建设”。预期到2020年,实现稳定供应100种小品种药。

中国药科大学短缺药品课题组副教授李勇指出,“特别是市场需求小,企业有没有生产积极性的,需要通过政府组织定点生产这类方案及时解决”。

不过,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看来,短缺药供给形成良性的动态循环,仍需借助市场调节的力量。李勇也表示:“关键是形成市场供求自发调节的药品价格机制,根本在于政府的归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常蕾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原料网证实,仅供您参考